县政府网站 | 市政府网站 实时天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41-3106199 - 邮箱:2792631559@qq.com)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脱贫攻坚专题 - 详细

【脱贫故事】回民村里的藏民帮扶队长(上)

日期:2020/4/30 字号:[大][中][小] 视力保护色:
山乡阡陌,虹销雨霁。
田野上生机盎然,村头巷尾一派忙碌景象。这里是临潭县古战镇甘尼村,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道吉才让正带着两名帮扶队员和四个社长往太阳能路灯上安装国旗和宣传牌。
2019年7月底,距全县脱贫摘帽还剩不到1年。
藏族帮扶队长道吉才让和这个拥有289户1196口人的纯回族村的故事,要从14个月前说起。


(上)


穷社长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8月16日,秋高气爽。临潭县古战镇甘尼山上,青稞麻黄,正是吃麦索的季节。下社社长张永忠接过妻子索菲叶刚蒸熟蜕了皮的青稞,骑上电动车去往城里(城关镇)的磨上。


电动石磨跟前,排队的人围了一圈,张永忠的眼睛一动不动:“这要是在庄里开个磨坊,乡亲们吃麦索可就方便了。”
“把房背后收拾一下安个磨拉麦索吧,我看能挣个油盐钱。”晌午,吃完麦索,他将心里的盘算说给妻子、儿子、儿媳。
家庭成员没有反对意见,也不是太积极。张永忠虽然身为社长,却因儿子多次生病住院债台高磊。靠着8亩山地,一家人满打满算,一年收入一万元左右。加上三年前给儿子娶了媳妇,两年前享受危旧房改造政策盖新房又花了些钱,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姐夫,我给你帮上5000。”青稞抽穗时,在外地做生意的小舅子帮张永忠买了一盘磨。
 
用一句话遇见

甘尼的对口帮扶单位是州商务局。国庆节后,前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被召回原单位,新任队长人选还在酝酿中。

入户、座谈是单位全体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时必不可少的程序。那一次,道吉才让也去了自己对口帮扶的户里。座谈会后,张永忠紧紧握住局长李志明的手,指着刚发了言的道吉才让说:“局长,把这个年轻人给我们留下可以吗?”

脱贫攻坚迫在眉睫。张永忠的一句话,将刚从合作市佐盖曼玛镇克莫村回到单位三个月的道吉才让留到了甘尼村。座谈会后第三天(10月12日),离州委组织部发文(11月16日)还有一个多月,道吉才让提前上岗。

“没有路灯,没有村级广场,大部分巷道没有硬化,卫生室里没有电脑,去地里劳动要走很多弯路……”道吉才让眼中的甘尼村一穷二白。
 
回族村里的藏族帮扶队长

村头,张永忠家房后的路口上,四个社长争先恐后地向他诉苦。旷野中裸露的地皮,霜后萎靡的枯草,村庄里灰沉沉的小路和扑鼻而来的牛羊粪味,一如这个新任帮扶队长复杂的心情。
村委会里的办公室兼宿舍还没有收拾好。住在镇政府的办公楼里,道吉才让辗转难眠。

次日上午8点,他走进了张永忠家。
“青稞一斤一块三,一亩地最多打500斤,油籽、洋芋都是自己吃的。”张永忠计算着农作物收入,希望得到新队长的肯定。
“你算人工费了吗?”
“没有,种庄稼就是我们的本分。”
“工地上当小工一天都能挣多少,你算过账吗?”
“庄里都是回民,去工地上吃饭不方便。”

张永忠的问题就是甘尼村的问题。一番盘问下来,道吉才让基本弄清了村情:甘尼有上社、下社、下藏、八木泉四个社。在3030亩耕地中,青稞占了两千多亩。除了100亩大黄,没有任何经济作物。有小打小闹的户内养殖,却算不上产业。受生活习俗影响,除了少部分做生意的人以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仍过着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

“要做好帮扶工作,就要先和群众交朋友。”为了快速适应工作,他在接任前就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前任队长了解基本村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
如何让甘尼稳定脱贫?这是摆在道吉才让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那个“胖子”有办法

上岗后,道吉才让又开始了不分昼夜连轴转的工作:白天入户,晚上记笔记、想办法。驻村两周,他完成了百分之百的入户摸底。并很快找到了甘尼脱贫的突破口——产业。随即,又结合户情,进行第二轮入户,分类对村民们做思想动员工作。

 “各户大同小异,都是内生动力不足。”面对满足于在一亩三分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道吉才让很清楚:让所有人一起脱贫显然不现实。

“谁做领头羊?”村委会办公室里,道吉才让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第一书记。“要把支部建好,把党员们动员起来。”这一决定成为他打开工作局面的入口。

12月初,道吉才让第二次走进张永忠家。
“老张,光拉麦索不赚钱,再带上点别的活吧?”
“队长,就那一盘磨还是欠来的,真的不敢往大想。”
“都是磨上的事,你干脆把炒面(糌粑)、豆面、青稞面都带上,咱们弄个扶贫车间。我再联系个企业,帮咱们订上几台缝纫机,加工藏式门帘,把阿娘们也带动起来。大家做订单,不怕没人要。”
“队长,你说的好是好,我没钱盖厂房啊。”
“没钱可以贷款,再不够了我帮你想办法。”
软磨硬泡下,张永忠决定试一试。道吉才让奔忙于甘尼村、镇政府、各扶贫单位和几个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之间。

2019年4月,张永忠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动工修建综合商贸体扶贫车间。资金有限,他准备先盖一层麦索加工车间。

五月中旬,道吉才让又来了。张永忠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了出来。
“是不是二层?”
张永忠支支吾吾。
“是不是二层?”
“队长,再过一个月保证把房子收拾好。”张永忠岔开了话,略显难为情。
“到底什么情况?
“我还是盖一层吧,害怕着呢。”张永忠低头搓手。
“不行,你这样的话,电子商务就熄火(没希望)了。你好好做,实在没办法的话,我先帮你垫上点,再想办法到各处争取扶持资金。”
周末,他带着张永忠去了自己原来的驻村点――合作市佐盖曼玛镇克莫行政村。亲眼目睹克莫村在合作市设的三个农畜产品直营点上每天千元以上的销售额后,张永忠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张永忠变了

2019年7月,州商务局为综合体扶贫车间落实5万元帮扶资金,给贫困社长张永忠打气加油。张永忠拿出卖青稞、豆子换来的一万多元和家里应急的几千块钱后,开始给亲戚们打电话借钱。
“他要做的扶贫车间也稳当,是好事。”所有人都在毫无疑虑地支持张永忠。不到十天,他借到十万元。
张永忠不再畏首畏尾。一口气买全了粉碎机和钢磨,用剩余的钱收来了乡亲们屯在柜里的7000多斤青稞。

7月底,扶贫车间按照道吉才让的要求建起来了。
8月中旬,青稞麻黄。石磨上的麦索又细又长,张永忠的妻子索菲叶和儿媳发图曼在磨上忙得顾不上吃饭。张永忠接完电话走进磨坊,开心的像个孩子:“老婆子,我们有订单了。”
那一天,石磨的轰鸣声和磨主人的欢笑声回响在甘尼山上。
9月初,扶贫车间的农特产品商标开始注册。道吉才让看着脚下层层黑油油的梯田,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脱口而出:“云间沃野”。
“好听,好听,咱们的商标名就叫‘云间沃野’吧。”再次说出这四个字时,张永忠鼻子一酸,差点笑出眼泪。

原本可以回原单位轻松上班的道吉才让在乡亲们的一再挽留下决定继续留在甘尼,并和兼任甘尼村支书的古战镇食药监所所长梁文勤为扶贫车间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奔忙起来。

10月初,张永忠晒的300多斤干麦索被县城的商户一抢而空,青稞面和糌粑又加了3个30多吨的订单,几个贫困阿娘在扶贫车间里签下了就业协议。

脱贫攻坚迫在眉睫,甘尼人都相信道吉才让会有更多的办法。
“队长,我去一趟街上,下午回来,你屋里吃饭来哦。”
“好,下午我到你家里转一下。”
……

“队长,我想办合作社,你出个主意”
“好好好,哪天咱们商量一下。”
……

“队长,我先去看牛,晚上吃卧奶来哦。”
“好好好,晚上我来看看你的住院清单。”
……

甘尼梁上,综合商贸体扶贫车间门口,路过的乡亲们与他们的 “胖队长”热情打招呼。言语间,他们更像兄弟、朋友。

月下长空,万籁俱寂。古战镇的干部宿舍楼里,第一书记道吉才让写完民情日记,躺在沙发上一夜未眠。

电脑旁边三本厚厚的民勤日记本与窗外的夜空一样安静。其中一本上,记录着他为甘尼村制定的脱贫方案:“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以村级综合商贸体扶贫车间带动特色种植、养殖、旅游、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

他清楚,只一个张永忠远远不能带动全村二百多户人。甘尼村就像一个正在学步的孩子,还需要他用心多扶几步……
特约记者 王丽霞于 2019年10月

【推荐给好友阅读】 【关闭本页】 【打印本稿】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8-2020 临潭宣传网 www.ltxc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西大街16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辩率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主办:临潭县委宣传部 陇ICP备2022000032号甘公网安备 62302102000112号